巴西:召开电子烟监管公共听证会,各方观点激烈交锋

听证会引发各方激烈辩论,促使政府重新评估现行政策的有效性

5月21日,巴西在社会事务委员会(CAS)、经济事务委员会(CAE)和监督与控制委员会(CTFC)联合举办的公共听证会上,围绕电子烟的监管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此次听证会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激烈辩论,专家们针对电子烟的生产、销售、广告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表达了不同意见。

听证会背景

自2009年以来,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禁止了电子烟的销售、进口和广告,并在2024年重申了这一禁令 。然而,非法市场的猖獗和电子烟使用者的增加,使得这一禁令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支持监管的观点

支持监管的一方提出了以下几点理由:

  1. 控制非法市场:药剂师阿莱桑德拉·巴斯托斯·苏亚雷斯(Alessandra Bastos Soares)指出,尽管销售被禁止,巴西已有超过300万人使用电子烟。通过监管,可以规范市场,减少非法销售,并有助于控制产品质量,提高消费者安全。
  2. 增加税收:合法化电子烟销售可以为国家带来更多税收收入,同时避免由于非法贸易导致的税收流失 。
  3. 国际经验:许多国家已经成功实施了电子烟监管政策,如加拿大和英国。支持者认为,巴西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通过监管减少健康风险和市场混乱。

支持禁令的观点

反对者则强调了电子烟的健康风险及其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1. 健康风险:控烟联盟(ACT)主任莫妮卡·安德雷斯(Mônica Andreis)和心脏病专家贾奎琳·舒尔茨(Jaqueline Scholz)指出,电子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其他严重健康问题的风险。
  2. 年轻化风险:认为电子烟具有成瘾性,尤其吸引儿童和年轻人。

结论

巴西关于电子烟监管的公共听证会展示了各方对这一问题的深切关注和不同立场。

尽管禁令目前仍然有效,但考虑到非法市场的扩展和财政收入的需求,巴西未来可能更倾向于对电子烟进行监管。

此次听证会不仅引发了各方激烈辩论,也促使政府重新评估现行政策的有效性。

未来,巴西可能会借鉴国际经验,采取更加科学和平衡的监管措施,以应对电子烟市场的快速变化。

 

附:会议中专家的观点

支持方观点

  1. 索拉雅·特罗尼克(Soraya Thronicke,Podemos-MS)
    • 通过展示多种电子烟设备,强调监管可以控制生产和销售,避免未成年人接触。
    • 提到德国已经要求电子烟设备需带有密码或指纹识别功能,以防止儿童使用。
  1. 阿莱桑德拉·巴斯托斯·苏亚雷斯(Alessandra Bastos Soares)
    • 尽管销售被禁止,巴西已有超过300万人使用电子烟,认为需要通过监管制定规则。
    • 强调需要教育活动展示吸烟的危害,提到全球有超过80个国家对电子烟有规定。
  1. 亚历桑德罗·卢西安(Alexandro Lucian)
    • 通过自身经历表示电子烟是有效的戒烟工具,他已成功戒掉传统香烟多年。
    • 认为电子烟是帮助人们戒烟的有效工具。
  1. 迪尔瑟·巴巴诺(Dirceu Barbano)
    • 认为监管可以规范销售和广告,减少产品曝光,并提供教育宣传。
    • 提到全面禁令在前十年有效,但近五年内未能控制消费增长。
  1. 罗德里戈·库尼亚(Rodrigo Cunha,Podemos-AL)
    • 支持监管,认为禁令未能有效控制电子烟的使用。
    • 提到通过监管可以减少当前的混乱局面,并为依赖者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反对方观点

  1. 莫妮卡·安德雷斯(Mônica Andreis)
    • 强调电子烟的健康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并可能对肺部造成严重伤害。
    • 认为电子烟具有成瘾性,尤其吸引年轻人,呼吁通过教育和信息活动宣传危害。
  1. 贾奎琳·舒尔茨(Jaqueline Scholz)
    • 表示电子烟的危害与传统香烟相同,但速度更快,程度更强。
    • 认为电子烟会导致更快的依赖,并预测如果进行监管,消费量将会增加。
  1. 斯特拉·雷吉娜·马丁斯(Stella Regina Martins)
    • 主张维持巴西对电子烟的禁令,认为电子烟是更强效的尼古丁消费形式。
    • 提到电子烟增加了心脏病发作、中风等风险。
  1. 安德烈·路易斯·奥利维拉·达·席尔瓦(André Luiz Oliveira da Silva)
    • 支持Anvisa对电子烟的禁令,认为电子烟对健康有害,特别是对儿童和青少年。
    • 提到多个健康组织支持禁令,包括卫生部、国家癌症研究所(Inca)等。
  1. 泽奈德·迈亚(Zenaide Maia,PSD-RN)
    • 反对电子烟的合法化,认为合法化会增加使用率,特别是对青少年和未成年人。

来源本站的文章为原创内容,其版权及许可使用权归属本深圳见时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复制、转载或其他方式使用原创文章,需授权并注明来源;来源为摘录或转载第三方信息的文章,其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请勿直接转载。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近期推荐